我的印度學習筆記

Saturday 4 June 2016

閱讀摘錄:帶著覺知整頓生活 5June2016


總覺得,帶著覺知去做任何事,事事都可以是一種修心養性的練習,從打掃、洗碗碟、清雜物、練倒立.......

多年前讀了Gretchen Rubin寫的The Happiness Project─中文版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斷斷續續有追看她的文章更新。最近的文章訪問居於曼哈頓九十平方英呎小室的作者整理者兼講者Felice Cohen


曾有數年時間頗為頻密的飛到當地,寄住於表哥在曼哈頓或姐姐在布魯克林家的我,有不少探親探病過日子的生活,故紐約之於我難以單純是旅遊玩樂的地方。但每讀到談紐約的文章,就會回味那時喜歡用走路來建構對這大都會的印象(也只是曼哈頓)。

會想到讀完文章還要寫點什麼來記錄下來,全因文中所說予我不少共鳴,例如居於小室、例如清理身外物、例如鍛練身體、或多或少反映了我正在努力的方向。


想起在十多年前在紐約買的這書,滿足愛看floor plan的我,尤其喜歡閱讀那些tiny historic house,真的小而美啊!
"a little house of my own, by Lester Walker"




喜歡閱讀全文的可以到這裡:
“Just Like It’s Not Easy to Lose Weight, It’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Let Go of Their Past.”

以下我把作者highlighted的部分重點列下來,並給簡單翻譯一下,分享分享。
p.s. 文中短片「Simple life Manhattan」也值得看看啊!

Gretchen: What’s a simple habit that consistently makes you happier?
Felice: Writing out a new To Do list. Seeing the tasks I’ve already crossed out makes me feel accomplished, while writing out new goals inspires me. A To Do list also adds structure to my day and frees up mental space I’d otherwise spend trying to remember all that I need to do. Best of all, these lists capture life’s moments.
Gretchen:有沒有持續讓你覺得更快樂的生活小習慣?
Felice::編寫待辦事項清單。眼看任務完成並劃掉帶給我成就感,而寫新的清單意味著訂下新目標激勵著我。待辦事項清單令我的生活有系統,對頭腦是種釋放,不然我要花心力記住需要做的事。最重要的是這清單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

What’s something you know now about forming healthy habits that you didn’t know when you were 18 years old?
Healthy habits are cumulative.
對於健康生活習慣,有什麼是現在的你才知道,而18歲時是茫然不知的?
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累積的。

Which habits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for health, for creativity, for productivity, for leisure, etc.)
Exercise.
Many people ask how I find the time. Simple. I don’t have a lot of stuff and I’m organized and efficient with my time. When you spend less time looking for stuff, cleaning stuff or working to pay off stuff, you’ll find you have a lot more time to do the things you love.
I also make my bed first thing every morning. It sets a productive intention to the day.
哪些習慣是對你最重要?(健康、創造力、生產力、休閒等)
鍛練身體。
很多人問我如何騰出時間做運動,簡單!我沒有太多身外物,我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有條理重效率。當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尋找東西放哪裡、幫它們洗白白、為了想維護它們而要努力工作時,你會發現自己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整理床舖是我每早醒來所做的第一件事,提醒自己當天要有所為而為。

Do you embrace habits or resist them?
Embrace. Habits to me signify change and change represents new possibilities.
We get attached to things and don’t think we’ll be able to live without it.
Just like it’s not easy to lose weight, it’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let go of their past. Once I explain getting rid of stuff does not mean they’re forgetting their past, but making room for their future with new experiences, they’re more able to part with things they no longer have use for but are keeping out of habit.
對於習慣,你是接納或抗拒?
接納。習慣對我來說是變化,變化代表了新的可能性。我們對事情執著,並以為自己沒了它們就活不下去。正如減肥不容易,人們對自己的過去也不容易放手。有一次我向人們解釋擺脫舊東西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忘記過去,然而,為未來騰出空間卻可以發掘全新體驗,這讓他們比較容易跟已經沒用但因為習慣而保留下來的舊東西說再見。

Has another person ever had a big influence on your habits?
My boss had many rules, but her most important – “Better 10 minutes early than one minute late,”
有其他人對你的生活習慣起重大影響?
我的老闆有很多規則,最重要的一項是「提早十分鐘比遲到一分鐘好。」

延伸閱讀:家居減物修心兼瘦身

Saturday 26 March 2016

【文章分享】煮法百搭青瓜花 26March16@MyCooKEY

本週又來懷舊,飲食記者話當年。
除了新餐廳、外國星級名廚到訪,或與飲食有關的社會新聞、季節時令食材,都是飲食版常見主題。
臨近復活節,有春回大地的意味,當時便曾經做過吃花這題目。
那時介紹的,不外是泡茶、果醬或加在沙律、蛋糕上的可食用有機紫羅蘭或玫瑰,及另有入秋進補蛇羹常備的菊花瓣。
  • 朵朵修剪好的意大利青瓜花,以多款芝士作為美味餡料,組合出風味各異的頭盤。無論是稱之為西葫蘆、櫛瓜、翠肉瓜或意大利青瓜,Zucchini的中文名都不如其洋名知名度高,它不是青瓜,很少會生吃。營養方面,意大利青瓜水份充沛且低熱量,含有葉酸、鉀、維他命A和C。
    最近在羅馬的餐廳吃飯,看菜牌上Fiori Zucca的菜式,即Zucchini Flowers或Squash Blossoms,且稱之為意大利青瓜花
    如頭盤炸蘸意大利青瓜花、意大利青瓜花番紅花鮮蝦燴飯,才讓我想到,
    如果那時知道有這橙黃鮮花食材,那篇吃花報導應該生色不少。
    意大利青瓜花加熱煮熟後依然美麗,感覺juicy又爽脆。無奈這種充滿歐洲感覺的季節性食材,較少出現在本地餐廳,
    所以不妨趁此機會認識一下它。到旅行時嚐嚐看,用味蕾體驗一地的風土與作物,以提升遊歷異地美味回憶的指數!
    • 作為食材,意大利青瓜主要用於煮熱而不是生吃,例如做成蔬菜千層麵、切薄片烤香作為頭盤,或煮成濃湯。
      最常見的做法是做成內裡汁醬充沛,表層脆香的頭盤。
      先去掉花芯裡的雄蕊,釀入芝士、麵粉、鯷魚碎等調成的餡料,再蘸一層麵糊炸香。
      也有人將番茄水牛芝士、吃不完的意大利燴飯作為餡料,包進花瓣裡,再以橄欖油煎香。
      無論是哪種作法,意大利青瓜花的賣相和多汁青脆的口感,都令人眼前一亮。
      • 在超市看到的包裝意大利青瓜花,像圖中花瓣已長得比較大片的狀態且仍連著花莖,當廚師的朋友說,最適合按每位四顆花的份量,做炸釀意大利青瓜這頭盤。
        

      Monday 21 March 2016

      旅居意大利生活│春分週日自駕遊 Borghetto

      20march16
      天晴的週日恰好是春分,自駕遊去與Lake Garda湖水貫通的Borghetto((Valeggio sul Mincio),這由Mincio河流過的小鎮上雖已沒民居,而是餐廳B&B進駐,尚幸仍古色古香,當然也因為意國法例規定由歷史建築群構成的城鄉整體容貌並非使用者許可更改的(裡面則可),故儘管遊人很多,閒逛期間仍十分自在。
      大概也因進入三月北意大利開始不那麼冷,除了我們這些駕車前來的遊人,還有騎單車和機車的遊客,一身標準專業的騎車服可不是為show -off,因此十分可觀,這可是衷心讚賞,尤其後者,因為他們都身穿有型的皮革服裝,當中不乏中、老年兼身形和造型均有型的男女鐵騎士。

      河上的石橋和山上的城堡仍保留Veneto influence的建築風格(這地區古時受威尼斯城邦所控制),歷史少說也有六百多年,不過以古蹟往往上千年(例如被古代羅馬人自稱為eternal city的羅馬)意大利來說,這裡"not very old"而已。

      題外話,這又令人聯想到對古蹟的處理,有別於德國人著重再現原貌,意大利原則是stay as it is,只作小修小改。若不知就裡便會認為各處如荒地亂石陣,說為何不修葺"保育活化"呢!


      well~ 對這類口號我相當之fed up的實不相瞞。

















      Thursday 17 March 2016

      旅居意大利││24Feb16 Gelato time!

      【意大利小住一會】自駕遊去有Lake Garda 湖上的明珠之稱的Sirmione玩的當天,尚未吃午飯,先來gelato時間,當日氣溫如常在十度以下,亦頗大風,其實幾凍架!
      這裡選擇上百種,還有不含牛奶的vegan純素選擇,改用soy milk做的。@Gelateria Mirkoz dal 1988




      Monday 14 March 2016

      【文章分享】自家煮吃出健康潤腸雅枝竹 最地道意式食法 @MyCOOKey 9March16

      此時此刻身在羅馬和意大利北部閒居的我,正好遇上雅枝竹當造季節,超市、街市常見意大利文名Carciofo菊科菜薊屬植物。
      第一次聽聞雅枝竹(Artichoke,又名菊芋、洋薊或朝鮮薊)這種來自歐洲的食材,是當飲食記者那些年,
      為烹飪食譜專題走進廚房,外籍廚師當時示範了甚麼菜式早已遺忘,卻有兩件事印象深刻,
      其一是酒店西餐廳廚房企理乾淨,報告板釘上菜式「定妝照片」,菜式造型分毫不差地送上客人席前;
      其二是煮好菜後,大廚喊助手給他送來一個Artichoke!
      還以為那是用作配菜的食材,原來是指摺成花朵如雅枝竹的餐巾,作為一鍋燉菜的墊式也!
      • 在羅馬台伯河對岸老城區Trastevere裡的特色小餐廳紛紛以雅枝竹當造作為招徠。
        雅枝竹有治療消化不良、改善腸道功能、緩解便秘、降底膽固醇和刺激膽汁分泌等功效,
        外表美麗如新娘子的花球,味道有點像蘆筍與磨菇,新鮮時帶著亮澤的紫綠色,
        最內層的芯部鮮嫩爽口,可直接食用,例如在超市貨架上可見到浸漬的瓶裝花芯,是十分醒胃的前菜小吃。
        在香港,不少意大利餐廳會推出雅枝竹季節料理,而我也在羅馬的餐廳和意大利北鄉間親友家中,
        嚐過不同煮法的雅枝竹,各顯美味。
        • 如花瓣盛開的炸雅支竹,撒些鹽作調味,脆香像薯片的頭盤。
          處理方法:
          1.用廚房紙將原個雅枝竹擦拭一番,為免氧化,將之放進內有數片檸檬的水中。
          2.將雅枝竹從中間剖開,切掉又乾又老的硬葉。

          基本食法:
          1.如果只取最嫩的青白色部分食用,最簡單的煮法是放進沸水煮約15分鐘,取出伴橄欖油、胡椒及鹽享用。
          2.也可以除去最外層老硬部分後,原個切十字分成4塊,放入沸水中煮20分鐘,至軟身取出。吃法是拆下一片花瓣,手持其末端,
          ,蘸進撒了適量鹽的橄欖油,然後吃甘蔗一樣,只吸啜雅枝竹的汁液。
          • 如花瓣盛開的炸雅支竹,撒些鹽作調味,脆香像薯片的頭盤。
            • 裹上麵粉加芝士蒸雅枝竹,又是另一款Juicy的頭盤。
              Stephanie
              曾是飲食和旅遊記者,目前教瑜伽及寫字謀生。兩次去印度再做寄宿生,進修瑜伽之餘喜歡流漣學校飯堂,從而得知印度菜不止得咖喱,開心大發現是認識印度養生醫學阿育吠陀,想吃得健康吃出美,可由此入手。

              Friday 26 February 2016

              旅居意大利││住三百年老房子

              來到近一星期,今天才叫完整地參觀過姨甥仔baby Atos的太嫲所居住的逾三百年歷史的房子(是每晚來吃飯,但要看遍整幢房子宜穿夠衣服因並非每處的暖爐都長開啓),兩層高另有閣樓(目前空置擺放馬車的車架--很大很長的下次放相出來),內有三十多個房間每一間都像室內設計或建築雜誌般風格古典優雅很喜歡那些木家具,讓我大開眼界和讚嘆,也令我回想起好多年前為撰寫室內設計和家具裝潢專題報導而參觀了很多美麗房子,當然那些都是老遠搬到亞洲隨戶主個人品味取向重新拼湊,而這些則是原樣無留而且是真的仍在使用記錄下使用者的生活痕跡的累積,隨便都上百年歷史,若説它們只是古董那太看偏它們的實力了呢!Anyway還是得說我百分百感謝那些年在港初見這些漂洋過海的由充滿藝術感的工匠巧手製作的這些精品,啓發我對建築設計領域好奇,即使看再多的著作也必定比不上親臨現場呼吸和用五感體驗其中的氣息。
              圖中是其中一個房間內,可以看到梳妝鏡櫃和從前的暖爐設計。‪#‎mantua‬‪#‎mantova‬ ‪#‎furniture‬ ‪#‎europeanstyle‬ ‪#‎fireplace‬ ‪#‎italianstyle‬ ‪#‎italycountryside‬




              Friday 5 February 2016

              轉脊看看世界

              試問,今生活誰能離得開個人隨身gadgets,手機平板電腦筆電等等,靠著它們聯世界,與人溝通,但別只顧向外,忘了自己內在有個恢宏亮麗的小宇宙!善用這些隨身小機器當訊號提示裝置,齊齊打開內在探索之門!

              這,不正是一行禪師向來致力推廣的正念鐘聲mindfulness bell嗎!對極了,大師提醒我們每當鐘聲響起,停下手邊工作,溫柔地呼吸,讓心與身同在,處於此時此刻,就會體此際多美好。一點一滴,培養覺知能力。

              覺知聽起來不夠實在具體?別怕,提示聲音用途其實有很多創意可能性,例如用它幫自己加入一項健康好習慣,或者戒掉一種習吧!

              每當提示訊息響起,你可以:
              給自己一項簡單的身體鍛,記得心也要同時參與,因為啟動想像力,你的心就不會游走四散,而是緊緊連繫在身體的感覺上:
              如果此刻你坐在椅子上,屁不用離開椅子面,挺拔坐正,脊椎拉長。想像腰部以上是瓶蓋,如你要打開瓶子,上部分與下部分必須朝不同方向去,下部分固定,於是,上半部分就做到了一個坐立轉脊椎動作。又或者你可想像自己的身體是一條毛巾,腰部就是扭轉的中心了。
              為公平起見,記得也要轉到另一方向!

              至於在這扭動中要停留多久?當你定在這動作時,能舒地呼吸三至五回便可以了。

              做脊椎扭轉有什麼好處?
              隨便google一下你會找到大量答案,例如動作有助按摩腹腔裡的肝和腎、活動和伸展頸、肩及臀部關節和肌肉、刺消化之火Digestive fire、緩解經期不適、疲勞、坐骨神經痛及腰酸背痛等等。然而在這裡最想強調的一點,提醒我們別陷於工作或電子產品中不能自拔,而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我們的身體不宜長期靜止不動,僵著太久有礙身心健康,適時活動一下身和心都能感覺舒展。
              抬頭望望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眼睛前方的近距離視野與閃動的屏幕啊。

              Ardha Matsyendrasana@Kaivalyadhama, Lonavla, India